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先生说过:“运用优秀影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的办法。”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而,运用优秀影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也包括在内了。电影课开课8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影片不仅仅带给学生们欢乐,更带给他们很多变化,电影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其独有的魅力使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显著提高。 ●电影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办法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已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普遍重视。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即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存在两个缺憾,一是以说教为主,向学生“灌输”,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由于受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这种单纯的道德规范讲授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实效性不大。二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忽视其个体享用功能;重视道德规范的说教,忽视学生个性主体道德能力的培养;重视道德的他律的工具性价值,忽视道德的自律的本体性价值。这种忽视道德主体存在的道德灌输,随着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收效越来越小。现实生活中知而不行,知行剥离的日益严重,说明了这种说教方式的失误。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电影课教学具有自身的显著优势与特色,电影课以直观形象的声像与故事情节来反映深刻的理性内涵,能把各种抽象的道德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的道德推理有了生动的表象依托,一些永恒的人生概念如爱、奉献、进取责任、合作等,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渗入了学生的意念中,在学生的主动思索中,融入了主体的人格中,对各种道德人格的感悟与敬慕,消除了学生对纯粹说教的逆反心理,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熏陶,衍生出了学生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需要,深切体验到实践道德的必要性,能在行动中自觉坚持以道德为准绳,反省自己的道德修养。总之,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参与的电影课能够通过各种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感受性,调动学生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积极性,其强烈的教育功能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电影课具有强大的教育征服力 鲁迅原本留学日本是学医的,但是一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国人污辱,而其他华人麻木不仁时,他感到治疗国人精神上的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毅然改行进行国人思想教育的文艺创作。李岚清青年时代看过《一曲难忘》,这是反映波兰伟大的音乐家和爱国主义者肖邦的传记片,对他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当副总理后,向学校推荐这部影片和《居里夫人》,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发起并组织实施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有一次回到母校,老师问他:“你小时作文写得好,我问你是什么原因,你还记得你是怎么回答的吗?”徐永光说:“也许是我电影看得多的缘故吧!因为我的姐姐是电影院的放映员。”后来,他反省自己,他之所以会发起希望工程,很可能是受到了那么多好电影的影响,被潜移默化,产生了使命感。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包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星际航行技术的奠基者齐奥尔科夫斯基,都曾生动地论述过,他们正是在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作品及改编的电影的引导下走上科学创造道路的。 ●电影课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电影课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电影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凡是学校道德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如: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在电影中都能找到生动、直观的教育内容。在电影中,既有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中国人民英雄抗敌、抵御外侮的斗争史,有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有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爱国仁人志士、革命家、科学家,有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战争故事,由古至今,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展示了祖国奇妙的自然景观,也展示了我国人民的勤劳、聪慧、勇敢、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