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宣师一附小的电影课也很有感触,于是提笔写了一篇短文《何必三十而立?》: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十而立",意思是人活到三十岁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前不久,看了几部少年儿童"创业"的影片后,我对此产生了疑问:人何必三十而立呢?
在《欢迎光临》中,小姑娘爱丽丝说服被公司裁退的父亲将住宅改成小客栈,由她和父亲一起经营。在《派报兵团》中,15岁的冈从闹市来到小镇,为了一张演唱会门票,不得不加入了"派报兵团",通过送报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家洁公司》中12岁的查尔斯与小伙伴们一起在假期开办了专为别人做家务的"家洁公司"。公司开办后,成人拒绝接受服务,遇到不公平竞争,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员工示威游行,内部纠纷......但是,最终公司越办越好。查尔斯和小伙伴们不但学会了经营,而且学会了做人。
素质教育不是口号,必须从小就开始训练、培养。当看完这些电影后,我问那些与我同时观看的小学生;"好看吗?"。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许多平时听不到的看法,说得最多的是"我们也应当自己试一试"。
人为什么要"三十而立"呢?早一点不行吗?
后来,21世纪学校也来加入。他们的教师电影课论文和学生观后作品都有被选入全国前20篇之光荣。本书在“实证”部分收入了他们的这些作品,学生文章总共只选了17篇,21 世纪就占了2篇。还有一位学生说他看了三顾茅庐的感想:“求人办事要诚心诚意,这样别人才肯帮助你。电影中,大名鼎鼎的刘备,竟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可见他一片诚心啊!在生活中如要请教别人,此题怎么做,不能大声喊:‘张三!过来,这题怎么做?’这样使人感到很烦,要轻轻地走过去,有礼貌地问:‘麻烦你一下,这题怎么做?’这样别人才会帮你。第二,我觉得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做就要做到底。刘备第一次、第二次去拜访,都没人,他没有灰心,去了第三次就成功了。”说明电影也是诚信教育的好资源。
府学胡同小学,是著名的文天祥就义前的最后拘留地,该校在电影教育上起到了带头作用。2000年,在府学胡同小学召开现场会,我看到许多学生雀跃着说:“这下我们有好多好电影可看了!”他们兴奋异常。在一些学校我还看到,能够拥有一张借阅优秀影视节目的阅览证,已成为品学兼优学生的殊荣。在一些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的地区,我甚至看到在学校放映优秀影视节目的时候,一些家长趴在窗口久久不愿离去。
北京育才学校,一贯注重电影的教育作用。在2001年6月1日,该校节目在伴舞中由学生武赫在人民大会堂演唱《电影课之歌: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赢得国家级领导人和全场师生的喜欢。可在封面拉页中看到她。
选择那些电影给学生看,这是最值得关注的事。在浏览电影课节目目录的时候,在参与一些中小学生观看这些节目活动的时候,在对一些题材的节目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很明确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选择这些电影节目的时候,我们的影视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的!他们确实是将在中小学推广优秀影视节目、利用优秀影视节目对青少年甚至是对所有人进行教育的益于当代、荫及后世的千秋大业来做的!
现在,不少人正在讨论是否要在中小学开设电影课的问题。这反映出人们对利用优秀影视节目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我想,在中小学能否开设电影课,涉及到的问题是很复杂的,短时间内难以在大的范围内得到解决,我们不必花很多时间来讨论。但是,在一些学校进行开设电影课的试验是可行的,挤出一些时间为学生放映优秀影视节目更是可行的。优秀影视节目对中小学生绝对有利,既有利又可行的事就先做起来吧。
(北京市电教馆馆长 潘克明)
五、中国电影课实验引起世界关注
世界上确有一些学者或教师曾试图用电影手段进行教育活动,然而尚没有哪个国家,更没有哪位教育家能做到像中国这样,把电影引入正式课程。因此,他们对中国的这一举动,十分瞩目。
在瑞典,在斯德哥尔摩第二十七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誰也没想到:中国电影课引起五大洲各国教育专家的兴趣。所带1500份中国电影课资料散发一空。学生作品《我们爱电影》、《现代社会的丑小鸭》、《三个小和尚》等,博得了代表们的赞扬,各国代表赞口不绝……
中国电影课传入日本……
日本报道:“当日本正苦于教育的崩溃,邻国中国面向未来,在国家的领导下,以惊人的势头推进教育改革,其中,利用电影课进行教育的新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300年前,中国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鹿儿岛的秋目海湾登陆,开始在日本传播中国的佛教文化。千年一瞬。1300年后,中国的电影课发起人雷祯孝受日本之邀,也来到了风光旖旎的鹿儿岛的秋目。他没有剃度,却以佛的虔诚,真诚希望把值得全人类共同享用的好电影献给日本每一个孩子,他从这个地方出发,在长崎、大阪、神户、东京、静冈、仙台等地讲电影课,把中国的电影课的精髓留在了日本国香气袭人的樱花丛中。引发了日本国家电视台NHK、东京《千叶日报》、《视听觉教育》杂志等众多媒体的报道……
1、中国电影课在国际心理学大会
1500份资料散发一空
2000年9月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 日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中国代表施建农研究员在“中国教育”的专题系列讲演中,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和学者作了“电影课在中国”的报告。
在中国15个省56所学校开展的电影课教学实验,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和兴趣,他们纷纷即席发言,表达对电影课的看法和观点。代表们认为,在中小学开设电影课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实验和尝试,电影体现了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学生看电影获得了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
优秀的影片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国外的专家和学者指出:在瑞典、法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国家的学校都组织和安排学生到电影院观看适合孩子们欣赏的名著、名片、科幻片和动画片,但还没有像中国那样给孩子们提供分门别类、内容丰富、数量可观、让电影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影库。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已经开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影课研究和实验,电影课这一项目意义重大,提供了可供他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代表们对开设电影课和未开设电影课的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提问,他们对调查结果予以肯定,并建议对电影课项目再做更加详尽的研究,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电影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