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呼唤出来了! 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柳斌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时是这样界定的: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各种负面影响这样一种状况而提出来的,是以“应试教育”作为对立面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应试教育”面向的是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而且往往着眼于这些学生智育方面的发展,而把德育、体育、美育等削弱了,它以把少数学生从多数学生中选拔出来送入高一级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受到地方长官的奖励。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这个方面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尽管“应试教育”当中也有某些培养学生素质的因素,素质教育也不排除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但这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因而不能以此就抺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教育思想的本质不同。 紧接下来的一道严重的课题:怎样实行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这是前提,改革课程是必须的步骤。改变那种传统的、陈旧的、刻板而沉闷的教育方法也是必须跟上来的具体措施。 在这种形势下,当有人拿出一套可以全面陶冶儿童少年气质,能拓宽其知识领域,能冲破校园沉闷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高高兴兴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办法---开设电影课时,怎么能不受欢迎呢?由此,不少校长、教师由衷地说:开设电影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载体之一。 电影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最佳选择之一。 电影课这种教育形式跟随着中国改革的大潮应运而生了,并立即得到了高层的关注和支持。各地电影课实验学校也都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建国多次参加有关电影课的会议和活动。同有关专家和校长商讨推动影视教育的思路和办法,在出席电影课总课题开题大会时指出:“影视教育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教育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给予地方和学校比较大的空间来研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听说有的学校已经在研究如何把影视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我想,这是大有可为的。” 199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载:国家主席江泽民收到了于蓝女士代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给他的一份报告《关于儿童电影事业的情况报告》后,批示如下:“儿童教育至关重要。童年时代所受教育的好坏,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齐心协力,搞好儿童教育。”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也就于蓝女士来信指出:“运用优秀影视片对孩子和青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办法。前几年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影响,就是有力的证明。” 1997年10月,李岚清还给原国家教委写信,向广大师生推荐反映波兰伟大的音乐家和爱国主义者肖邦的传记片《一曲难忘》。最近,他又致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向师生们推荐描写居里夫妇为科学百折不挠、忘我献身的影片《居里夫人》,在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如何通过影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一直是教育界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1993年,原国家教委中宣部等有关部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了百部爱国主义影片。播映后,在学校以至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之后,原国家教委、广电部和文化部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对如何开展影视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具体措施,使这一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近两年来,儿童电影的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0%,还为中小学生拍摄出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影视佳作。文化部门则认真做好组织发行放映工作,把这些优秀的精神产品送到学校和广大青少年、儿童中间。原国家教委多次强调,我们不仅要以智育人,还要以德育人、以美育人。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大学生收看、座谈、讨论,收到良好效果。 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有关部门、广大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近两年,每年都有30多部优秀故事片、科学教育片、纪录片、美术片被推荐到广大中小学生和儿童中间。今年4月,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又开设了“青少年影院”栏目,每逢星期日,少年儿童们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以看到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富有感染力的中外优秀影视片。 1999年1月5日《人民日报》以“历史档案”为题,重新发表于蓝提案和雷祯孝的建议 (于兰,1989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 从倡议到行动,雷祯孝催生电影课 |